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理 >> 绿色中国
文章来源:新华社  发布日期: 2002年10月8日
每个人的环境需每个人参与
佚名

 

    环保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已有些年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保的关注仍将升温,这是大势所趋。 

    这可由身边的小事佐证。如今人们的衣食住行,不离“环保”两字。对“绿色”食物、衣饰和“环保装修”等方面的讲求,已在社会层面上成为共识。如果说这些年来我国的环保事业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肯定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由切身所系出发,无疑是人们关心环保的基础。环境是每个人的,环保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但近年来的一些调查统计似乎让人不甚乐观。 

    一项名为“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多数人在很大程度上把环保这一全社会均有责任、均应参与的事业,认为主要是政府的事。这项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表明,公众对于自身及其他社会组织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环保工作缺乏清晰的认识。公众更关注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以及政府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对远离自己生活的环境问题,公众关注的程度较低。在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认识上,公众对于经济建设的发展更重于环境保护。 

    这是令人警省的现象。联想到一些久治不愈的环保“痼疾”,可以发现这个调查的真实。有人一方面痛斥“农药菜”、“瘦肉精”,一方面又随处乱扔难以降解的塑料袋、废电池;一方面对污水废气深恶痛绝,一方面又浪费用水、使用尾气超标排放的汽车。特别是当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冲突时,有人又把眼前利益看得过重,顾不上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有一句广为人知的环保口号,叫“只有一个地球”,说的就是环境的有限和脆弱。中国有句老话,叫“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环境保护,更当如此。如果我们不将环境看成是每个人的环境,不将对环境的损害看成是对自身的损害,环保事业的深入开展,环保意识的真正提高将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