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理 >> 绿色中国
文章来源:华南新闻  发布日期: 2002年5月23日
节水要走向城乡一体化
周玉芬 粤水婷

  我国第 11 个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 5 月 19 日谢幕了,但是广东节水的话题却很沉重,为了南粤大地人与水环境的和谐共处,不妨放个马后炮。

  今年虽逢大旱之年,香港、广州、深圳还有许多城市市民生活、工商企业用水都得到了保障,证明了广东治水方略有先见之明。近些年水利专家呕心沥血从事农田灌溉改革,每年节水约 15 亿立方米,大量的农业节水正是为了确保城市用水,农业节水让城市人尝到甜头。

  南粤节水城乡一体化已成大势。面对势不可挡的城市化进程,广东调整了治水战略:近期将实行跨流域区域调度水资源,建立蓄、引、提、排、灌、供、用协调统一网络的全省性流域、区域城乡一体化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水源利用率,建立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六成、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 7 成以上、生活用水形成体现市场调节特征的水价制度、城市节流优先和治污为本的全民节水型社会;通过跨流域调水实现全省水源供需平衡,西江走廊占全省水资源量的一半以上,利用西、北江等大流域水资源丰富优势向用水紧张地区调水,完善现有跨流域调水工程,新建水源水库和调水工程合理配置水资源;山区丘陵区重点抓坡地改造工程,建设雨水集蓄和微型水利工程等多种措施解决人畜饮水难题;沿江地区营建低污染高耗水工业,沿海地区建以冷却水为主的工业;水质型缺水地区大力发展耗水低、清洁生产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粤东粤西沿海诸河区以及北部山区发展节水灌溉和高效农业,限制大耗水农业灌溉、工业项目;尽快实现农村节水保城市,区域性水资源余缺全省统一调配。

  水利专家指出,节水在广东已不再有城市和乡村之分,所不同的是根据目前存在着水源性、工程性、浪费性、水质性四大类型的缺水状况而各有侧重。农村主攻水源性、工程性缺水的开发利用,城市重治浪费性、水质性的缺水;农村从大局性的开源节流入手,城市则从诸如抽水马桶、煮饭洗碗等细微处节约;农村从水源的量上保障,城市在水体的质上优化。城市节水周结束后,广东应迈出城乡一体化节水型社会的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