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理 >> 绿色中国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日期: 2002年5月16日
保护森林资源要治本
郑北鹰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显示,我国森林面积 1.59 亿公倾,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 4% 左右,居世界第 4 位,人均森林面积仅列世界第 119 位。我国有限的森林资源必须保护好。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森林资源管理、保护法律体系,对毁林者产生了巨大的威慑力。然而,法律具有滞后性,一旦宝贵的森林资源被毁,其损失很难弥补。保护森林资源应标本兼治,关键在于治本。

  为什么盗采盗伐、超采超伐现象屡禁不止?中科院院士、中国林科院研究员唐守正一语中的:“在于贫困。”我国森林资源盗伐超伐现象集中在贫困地区,这些地区仍然把砍伐木材作为积累资金、“发展经济”的手段。要彻底改变这种落后思想,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使砍伐木头的投入产出比明显低于其他创收途径。唐守正提到了浙江省宁波市,十几年前那里盗伐、毁林现象也很严重,但是经济发展起来后,请人上山砍木头也没人愿意干了。

  “发展林业经济,搞好转产很关键。花卉业把台湾的林业救活了一半,我们为什么不能找到自己的特色产品呢?”唐守正说,“因而,必须加大林业转产上的科研力度。但是,有一条必须得到保证,再也不能转向劳动密集型的老路上去了。”

  我国森林资源 46% 以上都姓“国”,属于国有林。怎样加大国有林的保护力度?“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明晰国有林的产权。”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冠文正司长说。谁代表国有林?省、市、县、乡都认为自己理所当然是国有林的负责主体,结果是省、市、县、乡都敢砍树。“只有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调动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积极性。”

  中国林科院博士生导师黄鹤羽也谈到了加快国有林区改革步伐的问题。“国际上提倡发展私有林,这对于我国也是有益的启示,我们能不能扩大非国有制林业的比重?”黄鹤羽说,“发展非国有经济的造林,增加非国有林的比重,这是深化林业改革的必然趋势。”黄鹤羽进一步指出,鼓励个体承包荒山荒地、发展私有造林,最关键的一条是必须落实“50 年不变”的政策,保护林农的合法权益。如果这一任领导让种的树,下一任领导叫砍了,谁还有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

  唐守正院士指出,“农林交错”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农民和林业工人混居,因而必须协调好、处理好双方的利益关系。集体林区的每一项管理决策,都应让农民知道,要把农民的利益切实地考虑进去。有了替代利益,农民就不会去盗采盗伐森林了。

  要树立现代森林管理概念、要建立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要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要增强林业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要加大林业科技产业化力度……对于森林保护,林业专家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记者感受到,每一条建言都饱含着他们对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满腔热爱之情。森林资源保护任重而道远,但是,为了我们的民族不再听到令人揪心的“坎坎伐檀”的噪音,我们又何惧关山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