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节水,北京必须的选择
|
佚名
北京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特大城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全国的 1/8,世界的 1/30。随着北京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节水,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密切相关。作为一个城市必须尽最大可能控制用水量,因为用水增加,不仅会使排水增加、污染增加,还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南水北调到来之前,北京市没有新的水资源可以开发,主要靠节约用水,即便是南水北调的水到了北京,仍然要节约用水。我们必须遵照国务院确定的“做好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根据全市水资源形势和城市供需水要求,按照城市用水以供定需的总方针,坚持城市建设和管理要量水而行,量水发展。
城市用水主要包括工业用水、公共建筑用水和居民用水。要实现城市用水的总量控制,必须大力压缩工业用水,严格控制公共建筑用水的增长。这两项用水控制住了,城市的总用水量也就控制住了。
对工业采取定额用水,逐步减低用水标准和对高耗水、高污染、产品过剩的用水大户限期完成技术改造,限制其生产,对达不到要求的坚决关、停、并、转。
由于地下水资源的多年超量开采,形成了面积达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漏斗区,地面沉降幅度已达 619 毫米。规划市区内自备井水质部分指标不合格的井数量有所上升。
必须从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出发,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量开采,进而控制地面沉降和水质恶化的趋势,努力扩大城市自来水供水范围,逐步实现自来水与自备井水的统一供水,逐步减少自备井水使用量。
污水资源化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有效途径,优水优用,一水多用,体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合理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
城市供水管网每年漏失水量有几千万立方米,是对水的极大浪费。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更换老、旧、破、损地下自来水管线,减少管线漏水、跑水,降低产销差率。同时,要加强检修、抢修力量,及时处置突发事故,最大限度减少漏失水量。每年降低管网漏失率 0.5%,减少漏失水量 350 万立方米。
节水,北京一直在努力
多年来北京市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采取了诸多节水措施。但是由于用水单位的情况不同,节水工作起点不一,或多或少存在用水指标不科学问题。而制定用水定额,实行定额用水管理是城市用水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衡量城市用水水平、挖掘节水潜力、考核节水工作的重要依据,是进一步加强节水管理的必经之路。
随着城市节水工作的不断深入,必须从简单的行政管理节水,逐步转向科技节水。我们通过在节水科研、节水技术应用、节水技术改造、节水器具推广等方面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城市没有新水源投入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城市建设对用水日益增加的需求,必须在污水资源化方面下工夫,把污水作为城市的第二水源。
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市目前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节水型城市标准,于 2001 年向建设部正式申报验收节水型城市。其中: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87.71%;间接冷却水循环率达到 97.7%;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递减率达到 27.22%;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达到 92.6%。城市累计节水(1981~2000 年)达到近 14 亿立方米,相当于节约了市区自来水两年的用水量。
节水,北京任重道远
北京市在 2001 年已经取得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必将给中国、给北京带来经济建设新的腾飞,而水的需求也会增加。在南水北调到来之前,北京已经没有新的水资源可以开发,因此,在短期内节约用水仍然是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通过两年来实行城市用水总量控制,使城市用水增长的速度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践证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城市用水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力争工业用水继续负增长,把生活用水增长幅度降到最低。继续加大调整用水结构工作的力度;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利用定额用水,逐步提高合理用水水平,实行城市用水总量控制;加快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积极发展城市自来水,合理利用和配置水资源;加快污水资源化和中水建设进程,以再生水置换好水;运用经济杠杆作用控制用水量,限制高耗水产业的发展;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在城市节水工作上不断创新,促进我市节水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各项指标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