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理 >> 绿色中国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发布日期: 2002年4月5日
聚焦:沙尘暴
佚名

  面对沙尘暴我们能做些什么? 
  新华社3月21日 治理沙尘暴的关键在于沙漠边缘、干旱区的农田耕作地带,干旱 地区主要是解决草地和耕地的问题,退化的草原要坚决退牧,耕地要 大力推广留高茬的耕作方法,再播种时要尽量免耕,减少沙尘源。国 家还应建立和完善沙尘暴天气的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应采取生态系 统管理方式,加强生态保护统一监管;应以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 功能的健全性作为生态保护的标准;应制定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依 法保护生态环境。

  沙尘暴本质上是一种自然现象 
  新华网3月21日 中科院权威科学家叶笃正和刘纪远21日针对“十年后北京将告别 沙尘暴”等乐观说法强调,“沙尘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然现象,人 类虽然可以在减轻其危害方面有所作为,但不能彻底根治。”像近日 这样强度和规模的沙尘暴,是百万年全球变化的结果。现在人们明显 感觉到沙尘暴的危害,是因为最近这些年,人类活动在一些地方加剧 了这个趋势。现在只能从局部想办法,在人为破坏严重的地区想办法。

  种树也能种出沙尘暴 
  中国青年报3月21日 西部一些地方的气候条件,只适合种草和耐旱的灌木,不适宜种 树。但有些城市为了“植树造林”的形象工程,砍了长得好好的红柳 等灌木,花大钱改种整整齐齐的杨树,甚至还出现了挖坑不种树的现 象,反而破坏了环境。此外,某些单位为了商业利益,盲目炒作自己 的树种,其实西部应多种当地的“乡土树种”。不讲科学的植树行为 ,反而会“种出”更多的沙尘暴。

  院士评说上周风沙 
  北京青年报3月25日 两位院士说,此次沙尘暴是北京近30年来第一次强沙尘暴,我国 的沙尘暴可以追溯到2200万年前。自然因素仍是沙尘暴发生的主导因 素,但人类的活动加剧了它。想恢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状态已 不可能,但我们可以采取退耕还林草、防沙治沙工程、三北防护林等 手段来减少沙源。我国的沙尘暴很容易影响到日本、朝鲜等国,沙尘 最远甚至可飘到北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