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理 >> 绿色中国
文章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 2002年4月2日
沙也是一种资源 治沙需要新思路
陶世安

 

    提起沙,人们往往想起望而生畏的沙漠,想起高耸于城市的河床,想起通过植树造林减少沙漠。

    其实,沙也是一种资源。沙漠地区多有充沛的阳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利用阳光,便可在不毛之地上造出“绿洲”。沙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清华大学已与山东方大化工公司合作,开发出利用黄河泥沙生产混凝土轻质骨料的新技术,生产规模达年30万立方米。

    沙产业作为一种前景广阔的新产业,正在世界上勃然兴起。它的出现,为治沙提供了新思路。发展沙产业,已成为防治土地沙漠化,帮助沙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沙产业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可概括为:“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利用阳光通透性强的隔离膜,种植作物,就能“立膜见影”,获得丰收。塑料大棚的采用,就是这种膜目前的应用形态。在河西走廊的戈壁,东部地区的荒漠,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上,已陆续出现这样的大棚。这样,沙漠上不仅能生长绿油油的作物,为人类提供食品,还能给沙地带上“面罩”,防止沙土扬起;运用新技术用沙生产出的混凝土轻质骨料,作为一种高强、隔热、隔音的环保建材,已被广泛用于建筑业、油气开采、楼顶绿化及城市路面硬化,有着巨大的市场需要。 

    我国国土面积有相当多的沙漠和荒漠,大江大河输沙量也非常可观。这为发展沙产业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造绿洲、修公路、建油田,在治理沙害的同时,利用沙来造福人类,已成为一项急迫的任务。我们应当象重视值树造林一样,重视发展沙产业,双管齐下,多头并进,这样方能“人进沙退”,还河山锦绣。

    点沙成金,变废为宝,遏制沙尘,保护生态,利国利民,造福后代。面对沙漠化这一长期困扰我们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应当树立新思路,全面向沙漠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