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绿色住宅离我们有多远
|
邓琮琮
日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夏青直言,在北京的空气质量没有达到奥运标准之前,不要轻言绿色住宅。“如果老百姓推开窗户,吸入的是三类空气,周围的绿地再多,这样的住宅也谈不上‘绿色’。”
近年,商品住宅楼越建越多,消费者与商家的纠纷也随之呈上升趋势,其中相当一部分案例是由环保问题造成。
夏青认为,许多人不清楚,环保住宅是需要高投入的。目前市场上绿色产品的价格要比其他建材高出一到两倍,如建筑装饰中最常用的大芯板,胶的质量是关键,国产胶的污染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进口胶价格要高出8倍。老百姓不清楚,他多掏出来的那部分钱,买的不是木材的质量,而是胶的质量。房地产开发商自然也不愿掏这个钱,因为这部分投入看不见,又影响他的利润。
夏青强调,绿色住宅最重要的标志是必须要有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和水处理回路装置,但几乎没有一家房地产商愿承担这项投入。
据悉,今年7月1日起,国家将强制执行对环境建筑装饰影响较大的10项技术指标,这意味着不达标的产品将被挤出市场。夏青预测,这将对相当一部分企业构成压力。
据了解,中国施行环境标志认证7年来,300多家企业、1500种型号的产品通过了认证,其中70多家企业的产品又在后来的年检中被淘汰出局。
中国环标认证委员会2001年作了一项调查,通过认证的产品,大多数利润都会增长30% 70%,有些还翻了一番。上海一家生产地毯胶的工厂,认证前,年产值3000万元,认证后达到了5.4亿元,全国地毯80%的粘合胶用的是这个厂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自然也引动商家不断地将自家的产品向绿色标志靠拢。
中国环标推行8年中,认证委员会在北京作了两次公众环境素养调查,1996年时,认识中国环境标志的人不足1%,到1999年,这个数字上升到15% 20%。夏青相信,随着环标认证产品的推广,了解环境标志的人会越来越多,真正的绿色消费将走进千家万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