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理 >> 绿色中国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日期: 2001年10月22日
“菜篮子”污染敲响警钟
郭晓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老百姓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但由于种种原因,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国家环保部门的一项跟踪调查显示——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广大群众十分关切的“菜篮子”污染问题,其原因除了造假者为追求暴利而掺杂使假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污染殃及农业以及农业生产中违反科学,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添加剂,使农副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据国家环保部门的抽查资料,上述污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滥用农药造成农副产品尤其是蔬菜中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

  河北省连续几年对市场上小白菜、豆角等 10 种蔬菜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蔬菜中残留农药品种逐年增加,残留量检出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1997 年,乐果、氧化乐果和甲胺磷的检出率为 36%;1998 年,乐果、氧化乐果、甲胺磷、久效磷、敌百虫的检出率为 44%;1999 年,乐果、甲胺磷、久效磷、敌百虫、乙酰甲胺磷、内吸磷、水胺磷、百菌清、西维因等检出率上升到 54%。

  2000 年,国家组织对 16 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进行监测,共采集蔬菜、水果 30 多个品种、1420 个样品,测试其中 14 项农药和 7 项重金属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 20%~60%,总超标率为 20%~45%。其中一些禁止蔬菜使用的高毒农药品种残留问题严重。2000 年底,广东省组织对广州市 3 个蔬菜批发、零售市场和 3 个蔬菜生产基地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剧毒农甲胺磷检出率为 34.2%,克百威的检出率为 43.4%。令人意外的是,与农民零散蔬菜地相比较,蔬菜种植面积集中的生产基地高、剧毒农药检出率更高。有的蔬菜生产基地高毒克百威农药检出率达 70%~87.5%,甲胺磷的检出率达 10%~87.5%。这些都是盲目加大农药用量或滥用剧毒农药的结果。

  二是盲目追求产量,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农产品中对人健康不利的硝酸盐含量增高,尤其是大量施用化学氮肥,使蔬菜中硝酸盐累积十分严重。

  天津市农业环境监测部门对 9 个品种、117 个蔬菜样品中硝酸盐含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有 58% 的测试样品中硝酸盐含量达到四级污染水平(达到四级污染水平的蔬菜,生、熟均不允许食用)。其中,芹菜、菠菜、莴苣四级累积率为 100%,水萝卜 83%,小白菜 75%,大白菜 46%,黄瓜、大葱、大蒜硝酸盐累积率较低。江苏省对两个大型农贸市场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进行测试,发现三分之二的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湖北省先后对武汉市和 35 个县市的 76 个集贸市场、32 个生产基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蔬菜中亚硝酸盐污染严重,其中叶菜类亚硝酸盐总体超标率达 18.3%。

  三是重金属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据某批次有关抽查,广西贵港叶菜类蔬菜铜污染超标 11.81 倍,广东珠海叶菜类蔬菜镉污染超标 20.1 倍,天津北排污河灌区芹菜汞污染超标 9.9 倍,河南郑州大枣镉污染超标 8.67 倍,山东新泰羊肉铜污染超标 11 倍。

  由于水体污染严重,污染物通过灌溉进入农牧业环境,造成食品污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 8000 万亩农田采用污水灌溉,其中约 70% 主要或完全依靠污水作为灌溉水源。这些水源中的镉、汞等重金属沉淀到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残留在农产品中。受污染的水源和农作物又会危及畜禽,使畜禽产品受到污染。

  四是食品添加剂及激素污染触目惊心。

  因瘦猪肉好卖且上价钱,一些养猪专业户甚至大型养猪场给猪服用违禁的“瘦肉精”。这一做法至今没有禁绝,前不久查出有不少个体饲料作坊和大型饲料厂仍在生产掺“瘦肉精”等的饲料。人如果经常食用含有此药残留的猪肉,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后患无穷。

  此外,由于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人见利忘义,在养殖中乱用激素和其他药物。比如甲鱼正常生长要几年才能长成供食用,而用性激素乙烯雌酚催长,7 个月就可速成送进厨房,而且裙边肥美;用“避孕药”速肥的黄鳝,也是长得又快又肥。不少地方为追求禽畜生长快、肉质细嫩,在饲料中滥用抗生素,使肉、蛋、奶中的抗生素残留量大大超过国家标准。人若长期食用这类产品,将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一旦患上细菌感染的疾病,使用抗生素治疗将无效果。

  国家环保部门收集整理的专家意见认为,我国“菜篮子”污染问题已十分突出,且呈蔓延和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农产品不准买卖”作为国际贸易的基本准则,已成为通用的非关税壁垒。我国即将加入 WTO,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安全性问题必将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防止农副产品污染,需要尽快采取的措施包括:

  ——对“菜篮子工程”作战略性调整,将工作重点由保障“菜篮子”数量向保障质量转移,实现“菜篮子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保证让老百性吃上安全、无污染食品。

  ——加强“菜篮子工程”基地的环境管理,制定有关的环境管理标准,向广大菜农普及科学施肥和施用农药的知识,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做好污水灌溉农田的监督管理工作,切实减少后遗症。

  ——加大防治“菜篮子”污染的科研投入。大力发展有机食品(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是解决“菜篮子”污染问题的根本性措施,要尽快开发实用型农副产品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研究无公害农产品及有机食品生产技术,逐步扩大其在农副产品中的比重。

  ——完善并严格执行食品中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量标准。我国农药残留涉及的品种及限制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以食品为例,我国只规定了 62 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量,而日本为 96 种,美国为 115 种。许多发达国家还针对不同食品规定了不同农药的最高残留量标准,如日本规定了大米有 52 种,美国规定了梨果类水果有 128 种,德国对蔬菜水果类规定了 168 种,而我国尚未针对不同类食品规定不同农药的残留标准,不利于减少食品中农药及其它有毒物质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