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森林认证”悄然走来
|
吴焰
来自瑞典的家居用品公司“宜家(IKEA)”,早为北京、上海的一些市民 所熟悉、喜爱。据悉,宜家每年消耗约700万立方米木材,尽管中国的木材有 价格优势,却很难进入他们的供货视线。对此,“宜家”的负责人解释说:因 为他们要求生产用材须取自“经过认证后的森林”。无论从经济还是环保的角 度来看,“以来自经营良好的森林的木材作为原材料,是最明智和最负责任的 选择”。 “森林认证”,一个陌生而正在悄然走近我们的词。
继不久前在上海结束有关森林认证的国际会议后,中国森林认证工作领导 小组在北京召开首次工作会议──在中国的大门外盘桓多年后,森林认证终于 摆上了我国决策部门的议事日程。对于此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已有敏锐的业内 人士断言:一张认证,一次接轨,一场变革。
认识“森林认证”
“森林认证”究竟是什么?
中国社科院生态与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昌金博士这样解释:它是目前 国际上流行的生态环保认证,包括森林经营认证和产销监管链审核。由独立的 第三方按照一套国际上认可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体系,对森林的经营 管理方式进行评估,并签发书面证书,以证明这片森林的经营方式良好,并有 可持续性。
换种说法:就像“绿色食品”认证一样,“森林认证”就是给符合标准的 木材生长地贴张“标签”,确保经销商们所销售的林产品不会对森林造成破坏。
目前,国际上特别是在欧美国家,国际公认的FSC森林认证标准体系评 估发展迅速。从1993年开始推行认证以来,已有46个国家、330个森林经营 单位、2408万公顷森林取得认证。
亚洲持续发展协会一位负责人说: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林业产业 的关键问题。要求森林拥有者进行良好的森林经营实践,认证是实现这一目标 的有效手段之一。
受益的不仅是森林
毫无疑问,认证的最大受益者将是森林。但认证的受益者又绝不仅是森林。
中国森林认证领导小组组长、国家林业局负责人江泽慧说:我国入世在即, 身为APEC贸易自由化小组一员,面对全球对森林认证产品的需求增势以及由 此形成的非关税壁垒,我国的森林经营者无法“置之不理”。
无法“置之不理”还有这样一个背景:全球的家具和建材制造中心正在向 我国转移。仅去年,我国的家具出口便达到36.6亿美元。对广大的加工企业, 特别是不少有出口业务的企业而言,要么“与国际接轨”生产认证产品,要么 失去海外市场。
森林经营将有新思路
还有更深远的意义。有专家预言:认证制度的推行,将有助于改变我国森 林经营方式落后、木材利用率低的局面。
孙昌金说,此前我国在森林的经营上有两大误区:一种认为,要保护森林 就“绝对不能砍伐”;另一种观点则表现为,虽肯定经营森林但不注重方式。 事实上,尽管森林工业常常是造成森林破坏和退化的主要因素,但采伐本身并 不意味着一定会破坏森林。如果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就不会对森 林造成不良影响。孙昌金据此认为,认证这一创新制度的引入,对我国森林经 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启动我国森林认证工作,就必须制定一套符合国情和林情的森林可持续经 营标准与指标体系。由于评估者必须由独立的第三方承担,势必要改革过去以 行政管理为主的经营模式。这种变化的背后,强调的是以市场运作的方式来实 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较之行政的手段,“市场”的规则与力量往往更大更有 效。
能促成这样的变革,推行“认证”意味深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