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寻找都市中的麻雀
|
郭海英
从“四害”到国家保护动物,麻雀的遭遇耐人寻味……
■麻雀数量
减少惊人
据专家统计,鸟类中最常见的麻雀数量急剧下降,广东、江西等地已经 见不到麻雀了,而天津地区50年来麻雀数量减少了90%以上。自然界的每个物 种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对保护生态平衡、环境、自然起到一定作用。专家 说,就连人人喊打的老鼠,如果数量极少,也需要保护,何况麻雀。所以, 去年8月份,我国鸟类专家组8名成员一致同意,将麻雀列入由我国数十位野 生动物专家制订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 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任意捕杀、出售、食用麻雀已属违法,还将由北 京市林政稽查大队对违法现象进行检查、执行。
人类的干扰和破坏是麻雀减少的根本原因。中国林科院全国鸟类环治中 心主任楚国忠介绍,人们的破坏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直接的,也就 是乱捕乱猎等明显的能直接看见的;还有间接的,就是改变了这些鸟类赖以 生存的环境。比如麻雀,以前它可以在屋檐下、屋缝隙中做窝,从牲口房里 取草。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楼房都是硬硬的水泥。还有森林被砍了,草原也 没有了,小池塘也被抽干水变成了耕地,农作物上都是农药等,这些是最严 重的。如果人类停止乱捕乱猎,鸟类的数量还可以恢复,如果鸟类生存的环 境没有了,后果将更严重。
■一个误解,麻雀险遭灭顶之灾
把麻雀列为保护动物在很多人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曾经,麻 雀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那么的常见。如今,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麻雀依然不 是什么珍贵的物种,一些小摊上还可以见到炸麻雀出售。但是对现在的城里 孩子来说,看见一只麻雀或者其他鸟从天空中飞过,确实是件新鲜事。
在1958年,我国麻雀遭遇过一场巨大的灾难,至少有800万只丧生。那时, 人们的温饱还没有解决,错误地认为麻雀吃粮食,全国上下、男女老少齐上 阵,消灭麻雀。据《人民日报》1958年4月20日头版《人民首都不容麻雀生存》 一文报道,全市300万人民仅一天就累死、毒死、打死麻雀共83249只。剿雀 大军除了用锣鼓彩旗,毒饵、气枪、鞭炮、假人等打雀外,甚至还动用了部 队的神枪手。麻雀从那时起,就变得不那么容易见到了。全民打麻雀的另一 个后果是,打麻雀的同时其它鸟类也受到了伤害,特别是和麻雀相像的鸟, 更难逃厄运。
严格意义上讲,麻雀不是以吃粮食为主,而是吃草籽、虫子等为生;只 有在北方收麦子时,有些粮食在运输过程中掉在地上麻雀才会捡食;或是在 特定地区的特定季节里,草籽少,麻雀可能会对生长在林子周围的早熟农作 物,如高粱、谷子,造成一定破坏,但鸟的数量如不是很多,也无大碍。而 像水稻、小麦等带芒的农作物麻雀是不会去糟蹋的。而麻雀在繁殖季节是以 食虫为主,这时农作务正在生长,还可以保护庄稼。
■麻雀数量减少应引起环境警惕
楚国忠说,从1992年我们参加世界环法大会以后,人们才有了保护生态 平衡的意识。可很多人却不理解这是怎么回事,更谈不上如何去维护,连强 制都不行。包括一些领导,虽然都在喊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可在和经 济利益相矛盾时他们还是先考虑经济利益。社会发展是好事,但一味追求经 济利益,我们还是避免不了走西方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麻雀数量的急剧减少应该引起我们对周围环境的警惕了。有专家说,人 的环境可以用鸟类的多少来衡量,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那么,人类 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是不是应该留给小鸟一个生存的空间?麻雀只有二十几 克重,它没有人的耐受能力强,一些农药、有害物质、地球上大环境的改变, 足以使它飞走或死亡,人却无大碍。可是没有了鸟语花香,人的生存环境又 能好到哪里?
■小知识:
1、麻雀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属于“居民点”(也就是活动在居民的周 围)鸟类,繁殖能力较强。5月初开始下蛋,下蛋要4至5天,孵化要2周,喂 养幼雀2周,也就是4至5周可产生一窝幼雀,之后基本上1个多月繁殖一窝。 在北京一只麻雀一年可繁殖8至10只。
2、发现家里有小鸟该如何保护:在小鸟和人还没有建立感情之前,小鸟 都比较怕人,所以,我们不要刻意去寻找它,它们不希望受到人的干扰,也 不要去移动它们。如果它们在筑巢、孵卵时发现有人,他们就会弃巢而去, 这很可惜。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去管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