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树进城赢了谁?亏了谁?
|
孙鹏
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绿色意识的增强,许多大中城市纷纷将乡村的大树,乃至百年以上的古树移植进城,以加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大树移植”成了时下不少城市美化绿化的时髦做法。据《人民日报》报道,今年春天,武汉市园林部门已从河南、湖南等省移植了5000株大树进城。
诚然,大树进城,绿树成荫,改变了多少年来的“肖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说法,把人们“今日栽公款,何日成荫”的焦灼期待也提前成为了现实。但是这种快速发展、急功近利搞城市绿化的做法,毕竟是以损害大树原生地的生态环境和当地老百姓的经济复兴为代价的。
五十年代,我们国家百废待兴,大搞建设,掀起了滥砍乱伐风,使得如今除了少数天然林区和部分大规模的林场外,三十年代以上的大树已经所剩无几。我国生态系统本就脆弱,如果大量移栽树木,自然就破坏了大树原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对环境的调节功能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并不仅仅是靠移走大树,植上小苗就能恢复的,事实证明,这实际上是需要人们付出太多沉重的代价。大树进城的行为,绿了“市里”,黄了“乡里”,与“拆了东墙补西墙”又有何异?补来补去,从当前利益来看,城市是最大的赢家,但是从我国生态建设的长远角度来说,这无疑又是“双亏”。毕竟,巴掌大的绿地,抵御不住滚滚的沙尘。近几年来,西北地区频来的沙尘暴,吹遍大半个中国,甚至漂洋过海,就已经证明了这点。
另外,虽然大树能比小树提前15年成荫,但移植一棵大树的费用,包括买树钱、维护费、运输费等算上却有5000元左右。象武汉每年要移植5000棵,就需要花2500元。而且大树移植本身就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移植成活率也比较低,搞不好还会造成绿色资源的浪费。每年这么多数量的大树需求,这么大的绿化成本,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绿化问题。而且,这对于大树原生地的贫困农民来说,又多了一条“靠山吃山”的路子,他们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盲目地去追随市场行动,其后果可想而知。
十年树木,这是自然规律,不管大树移植的行动多么科学合理,但是每一棵大树地长成都需要从小树开始一年年长大。你从别人那里得到了什么,别人就意味着失去,这是不争的事实。植小树才能备大绿。适度的品种优化移植无可非议,但要是把它当成加快城市绿化的主要手段,无疑上饮鸩止渴,杀鸡取卵,实不可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