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环境污染——人类的慢性自杀
|
赵蓓蓓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组关于环境污染的来信及图片令我不禁感叹。这感叹不仅仅是对成片受害的水稻、难以存活的蟹苗,也是对那些被污染害苦了的农民和渔民的。
环境污染带来的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已成为国人面临的重大问题。有些地方似乎走进了这样的怪圈:为了生存而想方设法发展,但许多发展却反过来影响着生存本身;一部分地区发展了,另一部分地区却因这种发展而难以生存。
对于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环境污染问题显然是无法回避且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在我们收到的读者来稿中,有关垃圾污染的图片数量很多,关于水质污染的也为数不少,许多都令人触目惊心。前段时间,我们刊登了关于渔业水体污染的记者调查,调查表明,渔业水体污染每年给渔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已达30亿元,而污染大户往往是地方的支柱企业和税收主要来源。在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面前,一些地方往往保前者而丢后者,这种杀鸡取卵式的短视行为不仅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使一些地方不得不吞下自身种下的苦果,被迫为治理污染付出更大代价。冷清的遥望港、瓦窑乡减产的水稻田、被人遗忘了真名的“垃圾河”再一次向我们敲起警钟。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污染的加剧不仅影响到渔民、农民的生存,也威胁到食粮、食鱼、饮水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甚至造成有水不能喝的可怕局面。
人是自然之子,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对环境的肆意破坏、污染说到底是人类的一种自戗行为。要制止或防止这种愚蠢行为的发生,就必须不断强化国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国民的环保责任感,培养国民的环保习惯,并为之开展扎扎实实的工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