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菜,发财,沙尘暴
|
傅振国
发菜,长在草原上的一种野生植物。因为“发菜”与“发财”谐音,便在城市的餐桌上大盛,价格随之猛涨,搂发菜的农牧民便潮水一般涌进草地。
发菜纤细,欲得 1 公斤干发菜,要破坏草地一大片。搂发菜的钉耙齿又密又长,一耙下去,别的植物一并“株连”。“桌上一盘发菜,沙化几亩草地”,此言不虚。以内蒙古草原为例,3 年内,约有 190 万农牧民进区搂发菜,他们涉足的 2.2 亿亩草原中,1.9 亿亩已遭严重破坏,其中 6000 多万亩重度沙化,失去利用价值,占受破坏草原的 31.6%。
我国沙漠化土地逐年扩大。九十年代以来,每年扩大 2460 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沙化”一个中等县的土地。与此相对应,沙尘暴呈增多的趋势:五十年代 5 次,六十年代 8 次,七十年代 13 次,八十年代 14 次,九十年代至今 23 次。今年 4 月 7 日、8 日,黑龙江、内蒙古、甘肃等地区多次遭受强沙尘暴的袭击。
类似搂发菜等人类破坏植被的行为,是造成沙尘暴的最主要原因。透过对搂发菜这一典型事例的分析,我们看到防止沙尘暴决非易事,它本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增强全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既是当务之急,又要持之以恒。“桌上一盘发菜,沙化几亩草地”,点吃发菜的食客想到了吗?为了“发财”吃“发菜”,招致草原沙化,引来滚滚黄沙,阻碍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家还能“发财”吗?为了搂发菜卖钱,毁了草原资源,断了子孙后路,这后果大家都想到了吗?
防沙治沙要和沙区农牧民的脱贫致富结合起来,这应是根本大计。搂发菜的农牧民多数是发不了财的,不过是娃儿上学要钱,亲人生病要钱,弄几个现钱急用。只有解决他们的脱贫致富问题,才能彻底禁止这种屡禁不止的“发财”行为。
这就要调整产业结构,改进生产方式。比如,调整畜种结构,发展对环境破坏小、经济价值高的畜品种;利用沙区丰富的光、热、风资源,发展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将草原上包括发菜在内的甘草、琐阳、肉苁蓉、草原白蘑等等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野生植物改为人工种植,既能保护已有的植被,又真能“发财”。
防沙治沙是一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包括政府投入、全民支持、控制人口、工程防沙、科学支撑等等多方面,而解决沙区脱贫致富问题乃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基础工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