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虞山四望皆秀色
|
高杰
站在常熟市郁郁葱葱的虞山山巅,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尽收眼底。据最新统计结果,虞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林木覆盖率已达96.6%。
从虞山西望,是碧波荡漾的尚湖风景区。在“以粮为纲”时期,尚湖曾遭到掠夺性摧残,围湖造田,使得宽阔的水面支离破碎。近年来,常熟人越来越懂得“水面”在江南水乡的潜在价值,便开始大规模退田还湖,使1.2万亩水面又重新恢复原貌。为保护这方洁净之水,他们对尚湖周围污染点源展开拉网式调查,对52个电镀、化工、禽畜污染源“一刀切”,全部进行依法取缔。
从虞山举目向南远跳,便是著名的“沙家浜”———昆承湖。常熟人珍爱“沙家浜”,经过精心筹划,开辟出了54.8平方公里的“沙家浜风景名胜区”。为堵住工业污水对湖区的侵袭,常熟市对“化工之乡”莫城镇工业结构进行调整,果断取缔了16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并对湖区环境开展了综合整治,建设了万亩“芦苇荡”等生物工程,逐步恢复了“沙家浜”良好的生态系统。目前,“沙家浜”的水质已由1998年前的四类水,稳定达到了三类水的水平上。
常熟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规划,也调动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积极性,并有力推动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开展和生态农业的崛起。近年来,常熟市累计投入1亿美元,疏浚和整治了2500余条河流。同时,23个集镇建成了烟尘控制区,其中有5个乡镇和5个村跻身省级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示范镇和省级“百佳生态村”。常熟市海虞镇以规划为“龙头”,对区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积极推行了集中生产、集中供热、集中治污的“三集中”模式。目前,这个镇的万吨级污水处理厂正抓紧动工建设。
常熟市莫城镇和甸村是全市创建“生态村”的一个缩影。他们请来上海同济大学专家,高起点为“生态村”建设绘制蓝图,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对村貌、绿化、水利、农田等进行大规模改造,使和甸村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村”,人均收入已达7000多元。
常熟市在“创模”中实施城乡联动的又一“得意之作”是推进了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他们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积极注入高科技入手,加快了常熟市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和项目推广。历经两年多的不懈探索,青虾养殖、草莓种植、出口蔬菜、种草养鹅、秸秆还田等13个项目全部取得成效,建造高标准农田20多万亩,棉田立体种植12万亩,秸秆还田的综合利用率由20%提高到5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由1.5万元增加到了2.2万元,展现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勃勃生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