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理 >> 绿色中国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日期: 2001年5月5日
西部大开发莫忘“绿色”产业
裘立华

  西部作为开发滞后地区,其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就是拥有众多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西部大开发首先应把握当今生态食品、绿色食品日益受宠的良机,将众多的绿色食品通过加工增值推向国内外市场。
  
  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自治区是中国5大牧区之一,现有各类牲畜2300万头(只),其中牦牛400万头。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长期生长在高寒缺氧的高山草原上。科研人员研究证明,牦牛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含量高达21%。脂肪含量只有0.4~0.6%,是藏医用作食疗的壮补剂。西藏的牦牛主要是牧区放养和农区散养,基本不饲喂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将牦牛及其各种加工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将极大地促进西藏畜牧业乃至整个西藏经济的发展。
  
  不仅如此,西藏可发挥绿色生物资源多样化的优势,大力发展高原食用菌、红景天、人参果、经济林果及优质青稞等特色资源加工业;利用饮用水资源蕴藏量大、含微量元素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矿泉水、啤酒、植物保健饮料等绿色饮料产业。高原绿色产业开发大有可为。
  
  “绿色”开发的另一重要内涵就是注重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产业赖以生存的是“绿色”环境。如果西部大开发只是重复“先破坏后整治”、“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那么西部地区只能落在发达省区的后面,并不断拉大距离。藏医藏药业是西藏的支柱产业,也是西藏“绿色”开发的主要内容之一,但藏医藏药业必须加速解决药材人工种植问题,否则,不用多久,藏医藏药将成为无本之木。旅游业是西藏又一重要的绿色产业,目前全区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如果在发展中不注重保护西藏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越野车到处乱开,破坏天然草场,旅游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保护环境、维持可持续发展有时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绿色”开发的需要,应下决心少砍树或不砍树,小水泥厂也应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坚决关闭。为了短期效益而牺牲长远利益的做法,最终将毁了西部的“绿色”产业。